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春秋晋国风云 > 第6章 晋文公 第62节 允卫复国

  晋文公还非常担心楚国的报复,楚军虽然战败了,但军事实力却无大损。损失主要是楚国申、息两县的军队以及陈蔡等国的军队,楚军仍旧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!

  楚军统帅令尹成得臣确实是一员名将,在城濮之战大势已去的情况下,他居然冷静指挥自己的中军从容撤出战场。

  对成得臣,晋文公以及先轸等人是清楚的,成得臣一定会想方设法报复,从此晋国将永无宁日唉。

  任何一个诸侯国,如果处于长期的战争或者战争威胁下,为战争而配套的各种国家资源将迅速消耗,那可是耗不起啊。

  晋文公必须借初为诸侯霸主之际,重点突出中原诸侯之间要和睦相处,不得互相攻伐。

  所以就要搬出周天子。哪怕是一尊泥菩萨,只要这个尊王攘夷口号重新提出来,就可以约束各诸侯,尽量使晋国免去解决国际争端之义务。

  盟誓的内容很毒,而正是是晋文公的主意。但让晋文公大出意料之外的是,天大的好消息传来:楚国令尹成得臣自杀了!

  取得城濮之战胜利后,先轸、赵衰、狐偃等人与晋文公分析后,认为成得臣极有可能依规自尽,因为楚军有一个出征大败主将自裁制度。

  晋文公苦等着成得臣自尽的消息,但一直没来,这让晋文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成得臣不死,那晋国接下来有得好受了,成得臣肯定要报复。

  成得臣确实因为过于自信,未坚定贯彻楚成王的“勿与晋军交战”指示,草率发动了城濮之战。没想到此战结果居然是大败亏输,成得臣心理压力非常大。

  成得臣盼望着看在自己屡立战功的份上,大王会来一个特赦令,所以班师途中的行军速度并不快。

  但楚成王没有来特赦令,还派出使者赴军中,对成得臣予以严厉训责。成得臣羞愧不已,自杀身亡。

  楚成王其实是舍不得杀成得臣的,但他这次派人训责成得臣,却让这位心性高傲的楚国名将走上了极端之路。当楚成王下达了对成得臣及各将领的赦免令,为时已晚。

  消息传来,晋文公喜形于色,他迅速召开六卿扩大会议。

  大家一致认为,楚国必将陷入内乱。成得臣死后,楚国第一大家族,即成得臣的若敖氏家族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掌舵人,势必内部纷争不已。

  这样便使其他楚国公族趁虚而入,其他公族参与夺权斗争,必须使楚国内耗不断。

  情报显示,楚国太子熊商臣与父亲楚成王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,楚国政坛上的权力斗争最终可能演变为楚国王室内部的斗争。

  楚国将陷入内部斗争中,哪还有闲心来找晋国的麻烦?楚患暂消,晋文公无比舒畅。

  既然天下没什么大事,那就早点回晋国吧。晋文公下令凯旋,却传来了卫国的消息。

  原来,卫国获得了天子的同情。

  周襄王派人对晋文公道:“卫国乃同姓兄弟诸侯,曾被北狄所灭,靠齐国好不容易复国。这是齐国先君齐桓公的功劳。

  当年的诸侯之长齐桓公,努力帮助中原诸侯复国。现在叔父贵为诸侯之长,却行灭同姓诸侯之事,对叔父声誉影响不好。

  想当年,卫国未能礼遇叔父,当然有错。但那是卫国先君卫文公的错,此时国君为卫郑,因此而愧疚,故离国出走。

  如果为这丁点事,诸侯传扬叔父逼走同姓诸侯,那也有损叔父的威望。叔父现已是诸侯之长,理应对兄弟诸侯宽仁待之啊。”

  晋文公苦笑着摇了摇头,天子哪里知道晋国讨伐卫国,目的并非是灭了卫国,而是为了救宋国啊。

  狐偃道:“主公,天子亲自替卫国求情,那就承了这个情吧。”

  晋文公点了点头,回复天子特使:“请大夫回报陛下,臣只是对不遵礼制的卫侯予以必要的惩戒罢了,并没有要灭了卫国、逐了卫侯之意。

  只愿卫侯从此能够真心忠于陛下,捍卫践土盟誓,尊王攘夷,晋、卫两国当如兄弟。”

  晋文公答应不再追究卫成公的责任,允许卫成公回国执政,这叫周襄王非常满意。

  公元前632年6月16日,晋文公亲率大军返回绛都。

  按照当时先轸的命令,由晋文公车右大夫舟之侨预先赶到黄河边,负责将大军渡河的船只等准备好。

  舟之侨在城濮大战前的灭曹之战中刚被提拔为车右将军,自然是勤勉政事,他很快便率部赶到了黄河边,按要求准备了大军所需的船只。

  在等候大军到来时,突然家中来人急报,说夫人难产。舟之侨心想着反正任务也完成了,便将一应事务交于副手,自己急匆匆回家了。

  晋文公率军到达黄河边,见舟之侨居然擅离职守,勃然大怒,立即宣布免去其车右将军职务,由士会担任车右将军。

  然后,大军回到绛都,按礼制先赴祖庙告祭、献捷,再论功行赏。

  论功行赏具体论了多少赏了哪些我们都不讲了,反正这一次晋文公收获满满,他从周襄王那里得来的十把弓千支箭之类的肯定都赏掉了。

  我们要说的是士会这个人,他在舟之侨撤离职守时,被晋文公当场提拔为车右将军。

  要知道能够担任国君车右的,可不是一般的人,此人不但必须是晋文公极其信任的人,而且还必须是一位勇士,具备能够保卫国君的军事素养。

  士会,能胜任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