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汉末:家祖乡啬夫 > 第三百二十章 黄忠威名,高览避退

  第321章黄忠威名,高览避退

  “弃城?”

  听着诸葛亮之言,众将尽皆哗然。

  严颜面沉如水,上前说道:“鏖战十日,我军伤亡千余,未立寸功就弃城而走,传出去岂不让人耻笑?”

  诸葛亮反问道:“以三千兵力,守住十倍于己的敌军十日进攻,帮助南阳郡大部分百姓争取到了撤离时间,怎能算是寸功未立?”

  严颜无言以对。

  按照诸葛亮的说法,能够做到这样已经算是立下大功了。

  别看城中有兵马一万,可诸葛亮为了迷惑淳于琼,居然狠下心来始终只派三千兵马接战,甚至连偷偷换班都不让。

  这样还能够挡住十倍于己的敌军猛攻十日,已经算是大胜了。

  黄忠却是沉声道:“军师莫要忘了,临行前主公可是让我们务必坚守到南阳百姓撤往襄阳,现在还有许多百姓仍旧滞留于南阳境内,就此撤退,岂不违背了主公之令?”

  诸葛亮耐心解释道:“南阳百姓是自北向南撤退,南方距离襄阳较近,应该都已经全都撤走。北方距离襄阳较远,却也在不断南撤途中。”

  “从叶县撤兵抵达襄阳,就算轻装前行,每日行军四十里,亦需要十余日才能完全撤出南阳。若考虑到期间还会不断与袁军纠缠,花费的时间将会更长,彼时南阳百姓早就已经完全撤离。”

  正常来讲,步兵每日行军速度在三十里左右,若有粮草辎重,速度甚至会降低到二十里。

  每日行军四十里,已经是较为精锐部队的行军速度了,司马懿征讨辽东的时候,大军平均下来每日都只行三十里。

  当然,战场局势瞬息万变,也有擅长奔袭的将军。

  就比如魏国上将夏侯渊,号称三日可行五百里,六日可赴千里。不过这种行军速度,大概率乃是骑兵,步兵跑这么快,估计没到地方就已经累死了。

  兵法有云: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,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。

  军队行军速度过快并非好事,一味追求行军速度,势必会造成许多士卒掉队,就算勉强能够奔赴前线的士卒,也会失去战斗力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一旦遭遇敌军,必然会惨败而归。

  南阳郡百姓撤退看似无比迅速,实际上自周琦下令到现在,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。

  黄忠等人接到军令就开始调兵遣将,又在行军途中花费了十六七天的时间,期间早就有八百里加急文书传遍南阳郡各地,早在大军仍在北上的途中,百姓们就已经开始南迁了。

  若换做太平时期,想要发动百姓南迁自然比较困难,战乱时期可就大不相同了。

  大战将起,就算官府不组织,百姓们也会自发南迁,有能力的甚至会雇佣车马自己南下。

  最重要的是,百姓南迁也不需要太过吝惜体力,每日只是稍微休息,就可以昼夜不停南下。

  至于那些老弱妇孺,以及行动不便之人,却有官府车队代为运输,速度甚至比青壮年更快。

  诸葛亮计算的十分精准。

  现在就算全速撤离南阳,也已经完成了掩护南阳郡百姓撤离的任务,至于那些少数不愿配合官府难撤之人,也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。

  面对诸葛亮的分析,黄忠也是无言以对。

  文聘却是提醒道:“吾等可是在主公面前立下了军令状,务必要首战大胜,才能降低放弃南阳郡的影响。现在虽已完成掩护百姓撤退的任务,却未能击败淳于琼,恐怕没有办法向主公交代啊。”

  看到文聘终于说到点子上,诸葛亮脸上不由浮现出了笑容。

  “吾此番弃城而走,正是为此。”

  袁军营寨。

  淳于琼得知今日仍旧未能攻破叶县,不由暴跳如雷,厉声喝道:“城中兵马几乎折损过半,尔等仍旧未能破城,是何道理?”

  也不怪淳于琼如此愤怒。

  他此前接下了先锋官这个职位,可是向袁绍保证过,首战必定大获全胜,不会折了大军士气。

  可是现在,以十倍兵力猛攻小城叶县十日,己方兵马伤亡惨重,却仍旧未能将城池攻克。

  眼看袁绍所率领的大军即将抵达叶县,若仍旧不能拿下拿下这座城池,淳于琼这位先锋将领可就要引咎辞职,向袁绍请罪了。

  他看向麾下将领眭元进,问道:“楚军守城如此顽强,是否城中不止三千兵马?”

  眭元进答道:“这些天末将特意观察过,每日与我军交战者皆为同一班兵马,至少他们的旗号与基层将校都没有过改变。”

  “而且经过这些时日猛攻,城墙上的守军的确越来越少。”

  淳于琼闻言,脸色越发阴沉。

  如果城中兵马众多,被挡住不能前进尚有推脱理由,可是城中只有三千兵马,却能挡住三万大军十日,事情若是捅到袁绍那里,淳于琼颜面何在?

  韩莒子却是劝道:“吾等被阻于叶县之下,也并非无能之故。”

  “叶县虽小,然其两侧皆有山岭,吾等能够进攻者唯有北门。是以城中守军虽少,却能集中兵力只守一门,我军的兵力优势反而发挥不出来。”

  “不过将军也无需太过担忧,吾观城中守军伤亡惨重,士气也越来越低迷。若是督促麾下将士日夜猛攻,破城就在这两日。”

  淳于琼闻言,当即起身拔剑在手,厉声喝道:“明日本将亲自督战,责令诸将亲冒矢石率军攻城,敢有畏战不前者,尽皆斩之!”

  “明日不破叶县,绝不撤兵!”

  次日一早,淳于琼就率领大军开始猛攻城池。

  而此时,诸葛亮、黄忠、严颜已经连夜领兵悄然撤出城中,只留文聘带着千余残兵固守北门。

  有了淳于琼的亲自督战,再加上袁军将领亲冒矢石攻城,袁军不由士气大振,很快就有人登上了城墙。

  文聘见事不可为,当即喝道:“吾等以三千兵马守城十日,已然无愧于主公厚恩。如今兄弟折损过半,袁军其势难挡,诸君且随吾先行撤退。”

  “待撤回皖县修正完毕以后,再继续杀敌报国!”

  言毕,文聘当即率领麾下千余士卒弃城而逃,城池乃被袁军所夺。

  淳于琼见状大喜,急忙引军进入城中,待听到叶县守将文聘引兵撤退以后,眼中不由闪烁着寒光,暗自想道:“耗费十日,若只攻克叶县斩敌千余人,也算不得什么功绩,我军在攻城过程中,伤亡甚至更多。”

  “这文聘虽然没有骄人战绩,却也是楚国大将,深得周子异器重。若能将之生擒,必为大功一件。”

  念及于此,淳于琼当即命令高览率领三千骑兵,前去追击文聘。

  却说文聘正撤退之时,忽闻追兵前来,当得知追兵乃是骑兵以后,自知逃脱不得,当机立断率领麾下士卒上山固守。

  有了山林作为依托,骑兵根本发挥不了优势。

  高览当即围困山林,又派人向淳于琼求援,想要将文聘及其麾下士卒尽数剿灭。

  淳于琼收到求援文书,亦是不敢怠慢,急忙命令吕威璜领兵三千驰援淳于琼,自己仍旧带着剩余大军固守叶县。

  南襄夹道。

  当黄忠得知文聘被围以后,不由十分焦急,对着诸葛亮说道:“若不及时救援,仲业恐怕会有性命之忧!”

  诸葛亮却是向斥候详细询问了围困文聘的袁军数量,当得知只有高览、吕威璜所率领的六千步骑以后,对着黄忠说道:“将军率领五千步骑前去救援仲业,遭遇高览以后,当奋起神威,许胜不许败,定要挫敌锐气!”

  “等救回仲业将军以后,不许恋战,即刻撤退!”

  黄忠闻言大喜,急忙领命而去。

  这段时间,叶县始终打着文聘旗号,黄忠、严颜根本都没有露面,感到无比憋屈。

  现在有机会放手大战一场,黄忠自然无比欣喜。

  等到黄忠引兵离去以后,严颜却是有些疑惑的说道:“吾等埋伏于南襄夹道,文聘将军未能将袁军引过来,现在又暴露了黄忠将军,又令其务必击败高览,如此袁军必然心生畏惧,岂敢再引兵追击?”

  诸葛亮笑道:“若只高览一人,自不可能诱敌成功,有了淳于琼充当先锋主将,可就未必了。”

  诸葛亮没有告诉严颜的是,他本就没打算在南襄夹道埋伏袁军,也没打算利用文聘引来追兵。

  南襄夹道作为中原通往南阳盆地的必经峡道,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,哪怕到了现在,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遗留的方城,仍旧没有完全消失。

  既然严颜等人都知晓南襄夹道易守难攻,乃是设伏的绝佳位置,袁军将领又岂会不知?

  真要在此设伏,或许此前谋划就会前功尽弃了。

  之所以没想着让文聘引得袁军前来,乃是因为诸葛亮认为仅凭文聘及其麾下千余士卒,这个诱饵不足以让淳于琼心动。

  如此残兵败将,淳于琼必不会亲率大军追击。

  如果只是埋伏几千袁军,诸葛亮何须自襄阳出发,就开始苦心谋划?

  文聘就好像是钓鱼佬率先打下的窝子,黄忠及其麾下五千步骑,才是致命的诱饵。

  首战大胜对于一场大战的影响力不言而喻。

  楚王殿下既然已经下达了首战必胜的死命令,相信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南下的淳于琼,必然也接收到了袁绍同样的命令。

  因此,不仅诸葛亮、黄忠等人心急,淳于琼同样如此。

  黄忠出道即为中郎将,不论在刘表麾下还是在周琦麾下,都立下了赫赫战功,乃是楚国屈指可数的上将。

  相比起文聘,黄忠的首级更加充满诱惑力。

  更何况,还有黄忠麾下所率领的五千步骑,若是能够将之击溃,绝对算是首战大胜,淳于琼不可能不动心。

  五千步骑,也是诸葛亮斟酌许久才定下来的数量。

  兵马太多,以黄忠的威名,淳于琼未必敢与之决一死战,更不用说是有了拿下黄忠的想法了。

  兵马太少,既不符合黄忠的身份,也未必能够击败高览。

  五千刚好,不多不少,也比较符合黄忠楚国上将的身份。

  之所以让黄忠遇到高览要奋起神威,许胜不许败,诸葛亮既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,也是担心黄忠表现太过拉胯,会引得淳于琼怀疑。

  当然,诸葛亮拿黄忠、文聘充当诱饵这件事情,自然不能明说,免得两位将军心生芥蒂。

  目送黄忠率军离去以后,诸葛亮当即对着严颜说道:“传令下去,三军拔营,继续南撤,临走之前记得清除痕迹,不可让袁军知晓吾等真实兵力!”

  严颜问道:“难道不在这里埋伏袁军?”

  诸葛亮摇头道:“此地虽是埋伏的绝佳之所,淳于琼等人也必会有所防范,不可取也。”

  却说黄忠率领五千步骑前去救援文聘,尚未抵达就被袁军斥候探听到了踪迹。

  当高览得知是黄忠这位荆楚名将领兵杀至,不由心中凛然,一面整军备战,一面派人向淳于琼求援。

  “杀!”

  黄忠率领五千兵马杀至,直奔被包围的文聘而去,气势如虹。

  高览见状,哪怕兵力略微占据优势,亦不敢轻撄其锋。

  他又担心文聘趁机从山上杀出来,与黄忠两面夹击自己,当即喝道:“先行撤退,以保存实力为主!等到淳于将军率领袁军抵达,再追杀楚军不迟!”

  作为淳于琼心腹大将的吕威璜,闻言却是喝道:“我军麾下步骑六千,皆为河北精锐能战之士。黄忠只是率领五千兵马前来,将军何故畏之如虎,居然不战而退,任由黄忠将文聘救走?”

  高览喝道:“黄忠乃当世名将,其麾下兵马必为楚国精锐。我军虽众,却要分兵防备文聘,并占据兵力优势。”

  “陛下大举南征,勒令吾等首战必胜,若是贸然出击损兵折将,谁能承担这个责任?”

  吕威璜大怒,道:“汝畏敌如虎,安敢在此乱我军心?”

  “好不容易将文聘围困于山上,绝不能让黄忠轻易将之救走,汝畏惧黄忠不敢出战,某自领兵前往挡之!”

  言毕,吕威璜居然不顾高览阻拦,率领麾下三千兵马前去阻拦黄忠。

  高览见状,又气又急,却也无可奈何。